木黑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“牛蛙”虽然好吃 “青蛙”也是益虫-也谈《牛蛙之殇》

2025-08-11 14:33 来源:木黑网 点击:

“牛蛙”虽然好吃 “青蛙”也是益虫-也谈《牛蛙之殇》

本文共1958字,全部阅读完约用时5分钟

注|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,请关注同名公众号。

从最初的“少年班”智商第一人,到遁入空门的佛家弟子

中科大第一届少年班的宁铂

用了不到25年

这位在恢复高考后被挖掘的第一批少年英才

2岁半时能够背诵100多首诗词,3岁时能够数100个数,4岁时认识800多个汉字,5岁开始学习并下围棋,6岁开始攻读医术同时使用中草药,8岁就熟读《水浒传》

当年,传遍大江南北的“宁铂与国务院副总理对弈”的图片,让“神童”第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。

宁铂与方博副总理对弈的照片

中科大少年班招收的第一批智商超群的88个孩子,也成为了延续至今的“精英教育”代表。

中科大少年班的第一届学生在伏案研究

然而,面对不喜欢的专业、不如意的生活,一代神童转身向佛,无数次挣扎后,最终选择了在青灯孤影中参悟那些被催熟错过的人生。

时光转过40年。

昔日诞生无数神童的上海,如今因为一个68岁老教授的友圈爆文《牛蛙之殇》再回教育的风口浪尖。在老先生的笔下,今年6岁的小孙子在进入上海“四大民办小学”的抢滩战中败下阵来,从唾手可得变成人人羡慕的“牛蛙”转而成为家长眼中普普通通的“青蛙”。从3岁便开始准备的漫长战役结果终不如人意,重压之下的孩子甚至患上了难以治愈的“抽动症”。暴怒的女婿忍无可忍,终于喊道:“既然孩子无法成为牛蛙,我们就让他做青蛙啊!我宁愿让他做童话里最丑的王子,也不让他做餐厅里被点的最多的名菜。”

精辟。

再读长文,哀痛于孩子的遭遇,但老教授的几句话,着实让人脊背发凉。

“像我们这样的家庭,第三代能否成才,决定着我们这一辈或者我女婿女儿这一杯,我们所奋斗来的社会地位与资源阶层,能否得到很好的传承。”

“在近百个中产家庭里,往上翻三代,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农民,但却都是比较有文化积累与文化觉醒意识的农民,唯一区别的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。”

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的儿子会打洞。但不幸的是,前者是注定,后者是宿命。”

“这就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传承总规律。”

老教授语言精辟,寥寥数语就把社会分层说得一清二白,俨然要传承“我家是中产”的壮志、“底子薄永远不能翻身,这就是宿命”的坚定。

也正是这份中产的尊严、改不了的注定,让6岁的外孙成了阶层滑落焦虑背后的“挑大梁者”,与其说这是对女儿的妥协,倒不如说是一份来自中产阶级的“必须精英”思想。教育本身的属性便是均等,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”一旦被拉扯到社会分层的金字塔上、人为地被赋予了太多“分层”的意义,教育不均衡便开始有了滋生的土壤。

宝马车确实跑的好,可谁说自行车就一定不能走得远?

没有哪条规定写着:中产阶级的后代一定是精英,暂时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就不能跻身高层。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“传承的总规律”,唯一的规律是:强扭的瓜就是不甜,踏踏实实走好路,该干啥就干啥。

偌大的中国,我们无法苛求每一张书桌都是光鲜亮丽。

但每一个课桌旁的孩子,都有追寻梦想的权利。

我们有魏祥、庞众望走进清华,有浸润着泪的“人生实苦,请你足够相信”。

他们的家庭里算不上精英,甚至比一般家庭还要凄苦。

但他们就是进入了最高学府,就是优秀的让人仰慕。

所以,

得对老先生说一句:别把所谓中产阶级、精英的定位看的太重,滑档不滑档,取决于孩子自己走过的人生。学校搞的“变态面试”,说到底还是个“卖方市场”,有捧的才有做的,不是吗?

还有一句话:

“我知道这样会让他丧失可爱,但我宁愿他失去可爱,变得可憎,但也不能让他长大后变得可贱。”

不知道可憎、可贱在老先生的定义里代表什么。

但看到这个字眼儿,打心里觉得可怕。

到底是怎么了?

学个习扯上了“可憎”?考不上好小学就意味着长大后可能会变得“可贱”?

EXM??!!

毫无疑问,追求好的教育,进最高学府,过顶配的人生。这是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达到的等级,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,都一定要头破血流地冲上那个塔尖儿。

知道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

可还有句诗叫“高处不胜寒”

过于强调“神童教育”的急行军式做法,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们施以剜去童年的酷刑。三岁识得唐宋八大家、五岁流利掌握外语,越来越多的“流水线神童”在保卫阶层、保卫名校的战斗中全副武装,这种高压模式下的拉扯,难保不会把孩子们变成“现代仲永”。

最后说说我自己吧

幸运地是自己生在一个民主开放的家庭

爸爸妈妈不强制报学习班 不强调“注定精英”一路散养下来

我也上了挺好的中学、进了个不错的大学、经历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

会有下一个梦想 会憧憬未来更幸福的日子

我自己到现在也说不清唐宋八大家

可不妨碍我过的开心自在快活呀!

08年宁波一档节目对中科大少年班学生、招生教师采访的时候,主持人在结尾说道:反观这30年,我们或许也不该过早地让孩子们背负太多的期望。

30年的神童教育,有遁入空门的宁铂、有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、也有平庸办班教学的张方。改编套用老教授一句话:除了励志,人生更该活得精彩。

希望到了西班牙的小外孙,好好享受享受西班牙人“只过下半天”的惬意。

因为,

牛蛙虽然好吃,但青蛙蹦跶在广阔的天地间,眼里却映衬着一片星辰大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