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黑网 > 杂谈 > 正文

​砗磲怎么读,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

2023-09-01 19:06 来源:木黑网 点击:

砗磲怎么读,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

本文目录

1.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 2.砗磲怎么读 3.“砗磲”怎么读 4.砗磲这两个字怎么读

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

砗磲,拼音:[chē qú]

释义: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。共有1科2属9种,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,被称为“贝王”,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,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。壳质厚重,壳缘如齿,两壳大小相当,内壳洁白光润,白皙如玉。外韧带,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。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~2 个后侧齿。外套痕完整,前闭壳肌消失,后闭壳肌近中央。

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

砗磲怎么读

砗磲读音:chē qú。

音调是:ch、q;韵母是e、u。

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。共有1科2属9种,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,被称为“贝王”,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,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。壳质厚重,壳缘如齿,两壳大小相当,内壳洁白光润,白皙如玉。外韧带,通常有一个大的足丝孔。铰合部有一个主齿和 1~2 个后侧齿。外套痕完整,前闭壳肌消失,后闭壳肌近中央。

全部为热带种,通常以足丝附着在珊瑚礁上生活。为双壳类中个体最大的贝类,其中大砗磲壳长可达 1 米。砗磲外套膜内有大量的虫黄藻,借助膜内玻璃体聚光,使虫黄藻大量繁殖而作为自身养分,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特殊关系。

砗磲怎么读,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图2

扩展资料

砗磲常与大量虫黄藻共生。这种单胞藻可在砗磲体内循环,并可进行光合作用,供砗磲丰富的营养。砗磲的外套膜边缘有一种叫玻璃体的结构,能聚合光线,可使虫黄藻大量繁殖。这种蛤藻的特殊关系,称为互惠共生。此外,也食浮游生物。

砗磲肉可食,大贝壳可用作贮水器或贝雕原料。有的砗磲还能产生珍珠。小型贝壳可烧制石灰或供观赏。有的国家已对鳞砗磲和无鳞砗磲进行人工养殖并获成功。

在海里生活的砗磲,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,便张开贝壳,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。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,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。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,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。

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,如空间、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、氮和二氧化碳,充分进行繁殖;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。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,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。

“砗磲”怎么读

(chē qú),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。世界上报道的只有9种,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。我国的台湾海南、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。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(钻石的硬度是10,砗磲的白度是10),是稀有的有机宝石,亦是佛教圣物。 砗磲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,直径可达2m。砗磲一名始于汉代,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,其状如古代车辙,故称车渠。后人因其坚硬如石,在车渠旁加石字。砗磲、珍珠、珊瑚、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,在中国佛教与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珊瑚、珍珠也被尊为七宝之一。

“砗磲”怎么读

砗磲这两个字怎么读

你好,读音和意思如下: 欢迎采纳!

拼音:chē qú注音:ㄔㄜ ㄑㄩ╛___SIMPLE_HTML_DOM__VOKU__AT____基本词义1.佛教中所谓砗磲者,指深青或紫色的矿石或玉石,代表石类中的某种珍宝之意。并非杀生取壳作为念珠或供养佛菩萨之物品。2.印度洋和太平洋珊瑚礁上的一种蛤,有时重250千克以上,肉可食。引证解释1. 次于玉的美石。《广雅·释地》:“蜀石、碝、玫、砗磲……石之次玉。”2. 软体动物,栖息热带海洋中。肉可食用。壳大而厚,略呈三角形,长可达一米,可制器皿及装饰品。宋 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·砗磲》:“ 南海 有蚌属曰砗磲,形如大蚶,盈三尺许,亦有盈一尺以下者,惟其大者为贵。”3. 指其介壳。古称七宝之一。唐 苏鹗 《苏氏演义》卷下:“ 魏武帝 以玛瑙石为马勒,砗磲为酒椀。”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西游净土》:“嵌珊瑚砗磲玛瑙,光射月轮孤。”清 朱彝尊 《赠许容》诗:“吾生好奇颇嗜此,砗磲犀象罗笥中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八回:“这洋枪队过完之后,还有一个押队官,戴着砗磲顶子,骑着马。”4. 特指酒杯。明 屠隆 《彩毫记·展武相逢》:“斩头颅报怨都城,把砗磲使酒侯家。”5.古国名。在今柬埔寨南部或越南东南部。

砗磲这两个字怎么读

以上就是关于砗磲怎么读 ,“砗磲”两个字怎么读的全部内容,以及砗磲怎么读 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够帮到您。